联系电话  办公室:0871-65322579  /  经营部:0871-65335286  /  众和管理平台

夜读|无论选择赴法还是留在国内,他们都怀着同一个目标!

1920年5月的一天,长沙新民学会的会员收到一封来自法国的信件。这封书信在路上辗转了两个多月后终于送达,薄薄的信笺传递了上万公里的想念和倾述。

蔡和森在信中写道:

“现在此间的勤工情形,大略还好。做苦工的每日可得二十多佛朗,做机械工的每日可得十几佛朗以至二三十佛朗。”

640 (5).png

图:蔡和森

01

三个月前,1920年2月,到达巴黎的蔡和森被华法教育会分配到位于巴黎以南一百多公里的蒙达尔纪,进入蒙达尔纪男子公学读书。

初到法国,蔡和森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修学习。赴法勤工俭学对他而言不是为谋生,而是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640 (6).png

王培文 

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 馆长

这边是杜吉公园,在市中心,离男子公学、女子公学都很近。蔡和森拿了字典到这来,在公园里头一边读书一边看报。

仅仅半年时间,蔡和森就将《共产*宣言》《国家与革命》等法文版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章节翻译成中文。他越来越坚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拯救中国的信念。

在来到法国的勤工俭学生中,手里有积蓄的可以直接入校读书;没有积蓄的,则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进厂做工赚钱,积攒了足够的学费后即可入校读书,等钱差不多花完了,就又去工厂做工。

从18世纪开始,里昂逐渐成为法国的工业中心。1920年左右,有15000名工人在距它50公里的圣夏门钢铁厂工作。通过华法教育会安排,一些勤工俭学生在这里一边从事制模、锉工、翻砂等工作,一边实践着半工半读的理想。100年后,这里依然保留着当初的模样。

640 (7).png

图:圣夏门钢铁厂

02

1920年5月,当蔡和森在法国猛看猛译马列主义著作时,萧三等五位新民学会会员作为第15批留法勤工俭学生来到上海候船,毛泽东再一次前来送别。此时,毛泽东对于留法的认识和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明确的想法。在这一年3月写给同窗周世钊的信中,毛泽东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1920年5月8日,决心留在国内的毛泽东和11位准备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上海半淞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聚会。过程中,大家的情绪十分高涨,逐渐把送别会办成了讨论会,并确定了以“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为学会态度,提出“巴黎等会友较多之处,可组织学术谈话会,定期集会。”

640 (8).png

图: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上海半淞园合影

会议结束后,萧三、陈绍休等5位新民学会会员带着会议决议登上了赴法的邮轮。

1920年7月6日至10日,根据半淞园会议的精神,蔡和森召集在法新民学会会员及部分勤工俭学励进会成员,在蒙达尔纪举行会议。

640 (9).png

图:蒙达尔纪会议会后合影

刚到法国的萧三把半淞园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大家都同意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但争论的焦点是:通过温和的,以教育为工具的革命,还是激烈的,以无产阶级专*为核心的革命?

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明确提出:

“我认为先要组织*——共产*”。

一个月后,蔡和森再次给毛泽东写信表明自己的观点:

“我以世界革命运动自俄革命成功以来,已经转了一个大方向,这方向就是‘无产阶级获得*权来改造社会’”。

他在信中详细阐述了成立共产*及其国际组织之必要,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

640 (10).png

同月,在陈独秀的组织下,中国第一个共产*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陈独秀被选为*。

640 (11).png

图: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

03

1920年初,由于带领学生抵制日货,抗议军警暴行,周恩来、郭隆真、马骏等觉悟社骨干被拘禁在警察厅。在狱中,他们不顾身体患病,秘密串联全体被捕代表进行绝食斗争,坚决反抗非法拘押,要求公开审判。

640 (12).png

图:觉悟社旧址

一天,他们的好友李愚如前来探视。当得知李愚如决定留法勤工俭学时,周恩来和马骏非常兴奋。在狱中,马骏写下一首送别李愚如的诗:

“明天你就走了!

我没机会送你;

你明天就走了!

没机会来看我。

你去法兰西;

我在监狱里。

他日;

你带着自由回来;

我拿着自由迎你。”

640 (13).png

1920年12月15日,“智利号”邮轮载着120名勤工俭学生驶出上海杨树浦码头。来自湖南华容县的何长工就在这艘邮轮上看到了正在爆发的火山。多年后,他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火焰映照着汹涌起伏的波浪,就像一面红旗飘扬在海里一样”。

640 (14).png

1921年初的地中海上,瑰丽的自然与磅礴的时代巧合地定格在这一瞬间。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将是最后一艘载着勤工俭学生驶往法国的邮轮……

来源|CCTV国家记忆

640 (18).png

永久3e38cos跳转柚子猫免费网站黄页wwwwww链接链接亚洲永久精品大片WWw亚洲笫一永久免费网站链接链接